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正文

关于举办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来源: 发布人:发布日期: 2025-09-01 已有人浏览

各学院:

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简称“数媒竞赛”),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举办的全国性高水平学科竞赛。竞赛2023年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榜单及2025年入选《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与设计大类竞赛指数)》目录等的重要高校赛事,承担起引领高校相关专业学子在智能科技与创意设计交融的前沿领域提升实践能力、激发创新创业及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使命。

按照大赛赛程及学校的统一安排,经研究,拟举办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校内选拔赛,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创新创业学院

承办单位:艺术设计学院

二、大赛宗旨

“科技创领未来,创意变革时代”

三、参赛对象

全日制在校学生(含:本科生、专科生等)。

四、竞赛时间

大赛官网报名及提交参赛作品,即日起至2025年9月21日24:00,校内评审赛于2025年9月23日14:00启动。

注:因逾期未提交作品,导致未能按时参加校内选拔赛者直接取消其作品参赛资格。

五、参赛须知

(一)所有参赛作品无需参赛费用。

(二)参赛方式:所有参赛作品请前往数媒竞赛官网(www.cmit.cn或mit.caai.cn)统一报名与上传作品。大赛获奖信息将按原始报名信息录入,不再做添加减少作者和指导老师等信息的修正,报名信息在截稿前登录自己账号可修正,截稿后一律不得再进行更正。

(三)参赛对象

1.凡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高等学校(含高职高专)各类在校生均可参赛;

2.近5年及以内毕业生的大学生初创团队(工作室),可参加报名参赛“指定命题”;

3.*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的国外高校在校学生和国内高校外籍留学生,不限专业可报名参加国际赛道,具体要求见官网国际赛道专项赛道通知。

(四)参赛团队

1、本竞赛为学生团队参赛形式,每个参赛团队成员不超过5名学生;

2.为方便赛事组织及安排,各参赛团队需指定1-2名指导教师或研究生作为小组组长(此处研究生将作为团队成员,而非指导教师);

3.为更好地促进不同学科、专业及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竞赛特别鼓励学生跨专业和跨学校组队,但共同完成的参赛作品将进行统一评奖。

六、参赛方式与参赛流程

(一)官网上传

第1步:登录大赛官网:www.cmit.cn,点击“竞赛报名”按钮。

第2步:若未注册,输入个人信息,完成注册(请仔细核对学校名称)。

第3步:点击导航栏“作品提交”完成在线作品报名和作品提交。

第4步:下载承诺书并打印后,加盖学生队长所在学校(含教务处)、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公章即可,并上传盖章后文件,不盖公章的作品无法通过竞赛审核。

备注:具体可参见2025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电脑版作品提交流程使用说明。(http://www.cmit.cn/html/liucheng/show-277-45689-1.html)

(二)院校提交:

官网上传以后,同时请将作品文件夹拷贝至艺术楼109办公室公共电脑桌面。

学生作品文件夹都命名为:汇总表序号+作品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学院+命题分类

例:01+作品名称+张三+李四+艺术设计学院+1-1“元宇宙”数字作品专项赛道

七、评选方式

校内选拔赛根据总体报名情况开展作品遴选工作,原则上校赛推荐不超过40%的校赛总作品数量进入省(市)赛区,最终以学校为单位推送进入省赛评审。

八、参赛设置及要求

(一)指定命题

在“指定命题”部分,围绕国家对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的殷切期望,结合地方政府的发展新趋势,以及行业与产业在技术创新、场景变革和业态更新方面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共七个选题。

(1)“元宇宙及科幻+”数字作品专项赛道

(2)AIGC类数字创意作品创作

(3)“红色之旅追梦铸魂”专项赛道

(4)“乡村振兴科创赋能”专项赛道

(5)“民族文化创新表达”专项赛道

(6)“科技+创意,讲好中国故事”专项赛道

(7)“虚幻引擎(UE)作品创作”专项赛道

二)自主命题

参赛队伍可以自主选择作品开发平台及作品主要内容,但作品须围绕“智能改变生活” 和“创意提升品质” 两个主题;“自主选题”作品类型及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十一个类型:

(1)虚拟现实VR与游戏

(2)移动应用开发

(3)影视与动漫设计

(4)智能产品设计

(5)人居环境设计

(6)数字艺术表现

(7)数据可视化

(8)电子图书绘本设计

(9)智能软硬件创意作品

(10)微信小程序应用设计

(11)其他

备注:具体选题方向请参见附件1《2025年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指南》

(三)提交要求

各类参赛作品应以原创性为原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规规范等要求。

1.提交材料

参赛团队需提交参赛作品的创作过程、运行截图等方面5-10张图片(JPG格式)、作品展示视频(建议5分钟以内,重点围绕作品创意、设计方法、技术创新进行说明,并对最终作品进行展示),以及作品介绍文档(包括:作品开发平台、主要软件、操作方法及作品的亮点与特色)。

2.作品要求

(1)完整性:所有参赛作品需要保证提交的文件能够在播放设备上正常运行,如有特殊播放要求,请在参赛表备注栏中写明。

(2)漫画类型:作品1-3幅为一组,文件格式为JPG, 色彩模式CMYK,最小规格不低于A3大小,分辨率300dpi, 单张图片大小不超过20M。

(3)视频类型:提交视频要求,时长不超过15分钟(包含片头、片尾),画幅宽高比16:9,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格式为 MP4,应配有中文字幕,单个文件大小不超过 300M,系列作品不超过3件。

3.特别说明

(1)参赛队的参赛内容应该是参赛队员独立设计、开发完成的原创性作品,严禁抄袭、剽窃等行为。凡发现抄袭、剽窃等行为,将取消参赛队伍的参赛资格,并追究有关指导教师和高校的责任。

(2)凡已公开发布并已获得商业价值的产品不得参赛;凡有知识产权纠纷的作品不得参赛;与企业合作即将对外发布的产品不得参赛。

(3)凡是已经获得其他赛事奖项的参赛作品不得参赛,一经查实将取消该作品所有获奖奖项,并在竞赛官网及参赛团队所在单位通报相关情况。

九、竞赛安排

(一)赛程设置

2025年整体赛事工作部署,赛程分为:校级初赛、省(市)赛评审及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其中:

1.校赛初赛阶段:

参赛团队通过www.cmit.cn或mit.caai.cn,登录竞赛官网完成参赛注册及提交参赛作品,由各学校校赛联系人自行组织推荐完成。

2.省(市)赛阶段:

评审专家通过参赛团队提交的参赛作品材料(含参赛文档说明及作品图片说明和视频展示等)进行评审资格。

3.全国总决赛

(1)决赛设置

本届竞赛采用全国现场总决赛形式,各入围全国现场决赛的参赛团队需至少安排一名团队成员赴今年全国现场总决赛地点:中国·哈尔滨,参加现场竞赛作品的路演和展示;所有入围全国总决赛的参赛团队,必须安排至少一名成员参加现场竞赛作品的路演和展示,未安排团队成员参加现场总决赛的团队将获得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2)决赛评审

全国现场总决赛的评审专家由相关赛道本领域中的优秀企业专家组成3人一组,分类别对入围全国参赛作品从主题性、技术性、创意性、完整性及市场性等多维度进行现场评审。

(二)时间安排

序号

日程安排

活动安排

1

2025年9月21日24点截止

大赛官网报名、提交参赛作品

2

2025年9月22日17点前

拷贝到艺术109办公室电脑

3

2025年9月23日14点启动

竞赛校赛/初评

备注:

1.以上为竞赛初步拟定时间,具体时间以最新通知为准;

2.全国现场总决赛地点为:中国·哈尔滨,全国现场总决赛具体举办时间以最新通知为准;

3.具体信息以竞赛官网www.cmit.cn或mit.caai.cn相关通知为准。

十、指导老师

1.指导教师必是参赛队伍所在高校在职教师。

2.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题,设计方案的论证,但具体的作品制作与作品简介必须由参赛学生独立完成。

3.指导教师负责参赛作品的原创性。

4.组委会将对获得赛区赛、国赛一等奖作品的指导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

十一、联络信息

1.竞赛官网: mit.caai.cn; www.cmit.cn

2.官方邮箱: mail@cmit.cn

3.竞赛官方媒体:

(1)微信服务号:数媒竞赛

(2)微信公众号:CMIT

(2)小红书:数媒竞赛

4.竞赛秘书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十二、特别声明

作品要求内容积极,健康向上,不得包含以下任何内容:

1.涉及民族歧视,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

2.宣扬淫秽、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等。

3.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4.侵犯版权、肖像权、或者任何第三方权利。

5.诽谤、诋毁、或者给第三方带来不利影响。

十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茜

联系电话:15237167376

联系邮箱:1002486006@qq.com

联系地址:艺术设计学院109(产品教研室)

备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专项主题赛道选拔赛以官网发布信息为准。



创新创业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2025年9月1日

中国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学院路16号   党政办公室电话: 0371-85015000   招生办电话: 0371-85011888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版权所有@2015豫ICP备17017410号

豫公网安备 41018402000117号  豫ICP备170174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