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 校务公开 正文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来源: 发布人:发布日期: 2023-12-04 已有人浏览

说明

本报告数据源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统计的时间与平台中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时间要求一致。

目录

学校概况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

(二)学科专业设置

(三)在校生规模

(四)生源质量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二)课程建设

(三)教材建设

(四)实践教学

(五)创新创业教育

(六)教学改革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四)专任教师数量与结构

(五)产学研合作

(六)教授授课管理

(七)优良学风建设

(八)第二课堂育人

(九)国际交流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

(二)质量文化

(三)质量管理与监控

(四)数据平台监测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习成效

(二)学习满意度

(三)毕业情况

(四)就业情况

(五)转专业与辅修情况

(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七、特色发展

(一)强化学生就业导向,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聚焦“五个理念”,打造竞赛驱动实践育人模式

(三)实施“五度工作法”,打造高效心理育人模式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措施

(一)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仍需深入推进

(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仍需持续改进

学校概况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新郑市,是经教育部批准、中原华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举办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民办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97年,2008年升格为本科高校,201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更名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性办学原则,先后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近10万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因办学成绩突出,学校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平安校园”“河南应用技术类型十佳示范高校”“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等荣誉称号。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022-2023学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各类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对标审核评估标准,积极组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实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一)人才培养目标

校训:励学敦行明理至善

校风:厚德敬业求是致用

教风:严格严谨精教善诱

学风:笃志敏思勤学好问

人才培养理念:崇德尚术全人教育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郑州,面向河南,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建设以工为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

(二)学科专业设置

学校坚持科学规划、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现有工科专业改造升级,稳步发展新兴工科专业,形成了与办学定位契合的专业结构与布局。

目前,学校设有本科专业48个,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专业22个,占比45.83%;理学专业5个,占比10.42%;文学专业2个,占比4.17%;经济学专业3个,占比6.25%;管理学专业6个,占比12.50%、艺术学专业8个,占比16.66%、教育学专业2个,占比4.17%。工科专业占比45.83%,学校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局面已基本形成。

(三)在校生规模

目前,本科在校生26,483人,专科在校生11,961人,留学生18人。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39,943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66.30%,主要分布在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医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药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

(四)生源质量

2023年,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招生,计划招生9,194人,实际录取9,187人,其中普通本科录取4,543人,专升本录取4,644人,新生报到8887人,实际录取率为99.92%,实际报到率为96.73%。特殊类型招生705人,招收本省学生8365人。

在河南省内,普通本科文科二批录取最低分478分,高出省控分数线13分,理科二批录取最低分436分,高出省控分数线27分,理科二批生源质量较上年有所提升。在河南省外,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南、湖北、广东、新疆11个省份生源较好,且报到率均达到100%。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充实数量、优化结构、提升素质、稳定骨干、培育名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出台了一系列引进、培养、稳定人才的政策,初步建立了一支数量满足教学需要、结构渐趋合理的教师队伍。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保障本科教学经费足额投入并不断提高,合理优化教学资源,不断完善教学设施,确保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求。

(一)师资队伍

目前,学校共有教职工2,124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1711人、外聘教师354人,折合教师总数1,888人,折合在校生人数40,826.5人,生师比为21.62:1。在自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279人,占比为16.31%;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416人,占比为82.76%;“双师双能型”教师、具备工程背景、行业背景的教师466人,占比为27.23%。目前,学校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4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3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9人,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6人,河南省优秀教师3人,河南省文明教师11人,郑州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郑州市十大科技女杰1人,已初步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本学年,学校各专业主讲教师全部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学校通过各种措施加强教授主讲本科课程的管理,各专业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达到了81.08%。在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门数为253,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总门数的比例为43.92%。

学校共开设本科课程2607门。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81,占总课程门数的6.94%。其中教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76,占总课程门数的6.75%。

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582,占总课程门数的22.32%。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457,占总课程门数的17.53%。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为不断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建立了保障教学经费优先投入的长效机制,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学生活动及教师培训等方面给予保障。2022年学校教育经费总额为58,321.13万元,教学经费支出总额为9,316.35万元(不包含思政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支出)。学校用于教学改革与建设等的专项经费为1,920.99万元,其中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经费支出956.45万元,实践教学支出经费533.22万元(其中实验经费支出287.11万元,实习经费支出246.11万元),学生活动经费支出226.02万元,教师培训进修支出120.97万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支出132.29万元,思政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专项经费支出85.49万元,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支出164.56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7395.36万元,占学费收入的13.60%,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811.41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108.41元,生均实习经费为92.93元。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教学用房

学校有东、西两个教学校区,占地总面积112.51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1.69万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21.72万平方米,行政用房面积11.92万平方米,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22.49万平方米,科研用房面积0.52万平方米,图书馆占地面积4.55万平方米。

学校拥有室内运动场馆:西校区看台、西校区文体中心、东校区体育场、东校区篮球馆、东校区游泳馆,室内体育用房面积为2.77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包括:2个标准塑胶田径场、多块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总建筑面积为13.18万平方米。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学校现有各类本科实验、实训场所141个,累计建筑面积约4.6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56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300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909.39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8.07%。

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12,665台(套),合计总值1.89亿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340台(套),总值8,825.69万元,生均本科生实验仪器设备值7,136.65元。学校有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个。本学年,学校持续完善实验室管理,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加大了实验室课外开放力度。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学校不断加大图书馆及图书资源建设。截至2023年9月,学校建有图书馆2个,分别位于东校区和西校区,阅览座位6,024个,两区两馆为教学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图书馆共有馆藏纸质图书326.65万册,当年新增259,273册,生均纸质图书80.01册;电子图书186.7万册,电子期刊5.13万册,学位论文1,212.7万册,音视频53,739.13小时。当年图书流通量216,680本次,电子资源访问量15,621,806次,电子资源下载量762,266次。我校图书馆已连续六年被河南省图书馆学会评为“全民阅读先进单位”。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近年来学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内涵、调整培养方案、丰富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一)专业建设

学校坚持科学、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现有工科专业改造升级,稳步发展新工科专业,形成了与办学定位契合的专业结构与布局。2016年以来,学校新增16个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的、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新专业,分别是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城乡规划、工程造价、物联网工程、电子商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金融工程、会计学、商务英语、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前教育、音乐学、舞蹈编导、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2021年撤销了民族学专业,2022年停招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工业设计两个本科专业,2023年停招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和交通运输两个本科专业。

学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充分发挥“一流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成效,带动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的稳步提升。学校现有河南省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民办教育品牌专业10个,省级民办高校学科专业资助项目4个,郑州市急特需专业4个,郑州市重点(示范)专业6个。

(二)课程建设

本学年,学校共开设线下本科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1735门、11011门次。课堂教学规模合理,专业课平均班规模34人,公共必修课平均班规模65人,公共选修课平均班规模112人。面对全日制学生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课程,统一采用马工程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学校坚持推动本科课程建设,不断改进教育理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本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了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示范性的一流课程。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17门,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门,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1门,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6门,郑州市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校级一流课程32门。其中,土木工程测量、工程制图获批“省级线下一流课程”,结构力学、药用植物学、物理治疗学获批“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财务会计、结构力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药理学、大学物理、基础会计学、建筑制图获批“省级线上一流课程”,天然药物认知与创新实践获批“省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踝足矫形器制作虚拟仿真实验、混凝土衬砌管片检测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杨氏模量虚拟仿真实验获批“省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本学年,学校共立项校级在线精品课程18门,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60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2个。同时,通过“雨课堂”“超星”“中国大学MOOC”等主流线上课程平台,引进优质线上教学课程资源536门。通过线上线下开放课程的建设,推动了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三)教材建设

学校重视教材建设和选用,修订了《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教材管理实施细则》《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规划教材管理办法》,规范教材征订、发放等日常管理。教材优先选用国家及省部级获奖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示范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以及行业认可度高的教材,选择使用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优质教材的比例达到90%以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覆盖率和使用率均达到100%。2022年,本校教师作为第一主编,出版教材3部。学校现有《结构力学》《JAVA EE从入门到实战》等8部教材获批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药理学》等2部教材获批“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河南省规划教材立项建设,《大学物理简明教程》等2部教材荣获“河南省优秀教材”,《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等3部教材获批河南省本科高校新工科新形态教材项目立项建设。优质教材的建设为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支撑与保障,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实践教学

1.实验教学

按照《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实验教学管理条例(修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实验报告撰写与批改要求(修订)》等文件要求,严格落实实验教学任务,规范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开齐开足实验项目。本学年本科生开设实验的专业课程共计838门,其中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课程287门。学校积极推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为传统实验教学赋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校现建有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项。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校完善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制度,实行全过程管理,在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中期检查、教师指导、评阅及答辩、评优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检查和督导。202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7017人,毕业设计(论文)总数6647篇。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自有专任教师为1112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数比例为17.72%。学校还聘请了2649位校外教师担任行业指导老师,为学生高质量的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提供了师资保障。

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学校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中,积极融入地方产业、深化产教融合,最大限度挖掘专业积累、深耕校企合作优势。学校现有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色行业学院等省级平台5个、市级平台11个,河南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品牌项目1个,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基地,学校现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68个,本学年共接纳学生8247人次。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将服务产业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使产业元素转化为教育教学元素,积极构建产教融合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度和满意度。

(五)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通过顶层设计、组织配置、制度完善、师资建设、课程优化、资源倾斜等方式,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逐步建立了有效的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

2022年9月,学校调整创新创业领导小组,与“工程训练与创新中心”合署办公,统一组织开展全校的创新创业教学、科研、师资、培训等工作,统一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为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104万元,拥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9人,就业指导专职教师9人,创新创业教育兼职导师70人。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平台)1个,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众创空间1个。学校“郑工众创空间”先后被评为“新郑市众创空间”“郑州市众创空间”和“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本学年,学校共立项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个(其中创新3个,创业2个),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2个(其中创新8个,创业4个),学生比赛竞赛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六)教学改革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工作,鼓励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逐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不断总结和完善项目研究成果,加强成果的应用、交流和推广。

1.教学研究改革

学校持续做好校级教改项目建设,为进一步培育高级别教学成果和教学改革项目奠定基础。近五年来,学校共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初步实现了“纵向有进步、横向有进位”的预期目标。学校现有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0个,河南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特色化示范中心1个,河南省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典型案例1个;郑州市教学团队4个,郑州市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个。本学年,获批河南省教学改革项目3项,其中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各1项;获批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获批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结项河南省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

2.教学实践改革

以举办“两赛”为抓手,通过举办教师讲课比赛和课程思政教学大赛切实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研究能力,强化教师教学专业性发展,教学改革成果凸显。荣获第四届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荣获郑州市课程思政教学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荣获“中原文化”主题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3.课程思政改革

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提升教师的授课深度和针对性,实现全程、全员和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在不断完善思政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积极实施《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要求各专业结合自身特色,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中,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本学年,学校获批河南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特色化示范中心1个,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2门;立项校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18门,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5个。

4.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改革

学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所有教室实现了多媒体全覆盖,其中智慧教室199间,为小班化教学、翻转课堂、讨论式教学提供了条件。建设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引进超星尔雅通识教育课程500多门,鼓励学生多形式学习,建设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校园。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适应性

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OBE)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不低于25%,其它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不低于20%,确保各专业课程设置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度、培养方案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契合度,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人才培养方案特点与调整

组织开展了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对48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全面落实了学校办学定位与有关文件要求。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需求导向、以生为本、对标建设、通专相济、协同育人,对标国家教学质量标准、对标评估标准和相关专业认证指标体系,将OBE教育理念、课程思政要求落实到每一门课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量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进一步加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实施。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以全面提高人才质量为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对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质量监控与管理,使素质教育思想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培养目标为依据来构建课程体系,根据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对课程及其结构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创新;将原有课程整合优化,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课程体系内容衔接紧密、交叉渗透,符合专业人才成长和教育客观规律。学校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组成。其中,通识教育课程由人文与社会科学、创新创业、数学与自然科学、综合素质构成;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组成;实践教育课程由五个集中实践环节组成。所有课程设置均满足“国标”要求,工科类专业基本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构建。

(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内涵式发展,强化学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能力,进一步树立教师正气、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引导广大教师坚持“四个相统一”,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

在工作中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学院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积极构建思想政治课程模块,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校党委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校领导深入基层为师生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发挥主渠道作用开展思政课“大听课 大调研”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堂教学;推进课程思政,全面实施《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和德育功能,并将成果辐射融入到各本科专业课程育人实践中。

(四)专任教师数量与结构

学校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和师资培训,各专业专任教师的数量逐年增加,师资结构不断优化,专业生师比逐年降低,截至目前,平均本科专业生师比为21.4:1。

(五)产学研合作

学校积极推进各专业开展“校企合作”“产学合作项目”立项与建设工作,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与条件,不断提升协同育人的水平。学校现有校内外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基地168个(其中,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现有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色行业学院等省级平台5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科学普及基地等市级平台11个,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3项、河南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品牌项目1项。

(六)教授授课管理

学校通过各种措施加强教授主讲本科课程的管理,教授、副教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原则上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

(七)优良学风建设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励学、敦行、明理、至善”的校训,抓校风促教风、抓教风引学风,注重在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养成良好的治学态度、学习方法和行为。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学风建设月、优良学风评选等活动,强化学风建设。将学风建设融入“大思政”育人体系,营造“四自”教育促学风的良好氛围,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其自我管理升级,搭建其自我教育平台,激发其自觉成长动力,多措并举,创建“笃志敏思 勤学好问”的学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八)第二课堂育人

学校制定了《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能力提升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学年,全校组建国家重点团队3支,河南省重点团队4支,校级重点团队52支,组织4,053名学生围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坚持“确保活动覆盖、提升活动实效、扩大活动影响”原则,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学校积极打造第二课堂平台,依托“挑战杯”系列竞赛、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业,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勇攀高峰。其中,学校首获“挑战杯”国赛三等奖以及专项赛“卫星”级奖项,实现了“挑战杯”赛事成绩的新突破。省赛共获奖44项,其中荣获理工科类特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5项;哲学社会科学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0项。另外,在河南省第十九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系列比赛中共荣获19项荣誉,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7项,优秀指导老师2人。

(九)国际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吉尔吉斯斯坦、韩国、意大利、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家高校建立联系,开展交流与合作,签订合作协议,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创办“中加高尔夫学院”;与泰国格乐大学合作建立“中泰研究生教育学院”。本学年,与吉尔吉斯国立建造、交通与建筑大学,加拿大约克维尔大学,俄罗斯南联邦大学,俄罗斯伊尔库兹克国立大学,俄罗斯总统国民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等5所高校确定合作关系,并与吉尔吉斯国立建造、交通与建筑大学签署合作交流协议;邀请国外高校到校访问交流1次,邀请国外专家到校讲座1场,通过交流增进友谊,加深了合作。

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圆满完成2023届24名留学生的毕业工作和现有在校留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推动了我校国际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五、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秉持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建立健全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全力把控人才培养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实现运行顺畅的“目标、执行、监督、分析、反馈、改进”循环过程,形成全校上下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质量保障工作局面,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将人才培养情况纳入党政联席会、校长办公会、党委会议事范围,定期听取本科教学工作情况汇报,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学校根据“崇德尚术 全人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有道德、有知识、有技能、有潜力、有胸怀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积极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多样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坚持校领导教学检查、听课和巡考制度,校领导积极参与开学第一课活动,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努力营造领导关注教学、教师热心教学、学生专心求学的良好氛围。

(二)质量文化

学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挖掘、研究、凝练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通过培育质量精神文化,强化质量制度文化、激活质量行为文化,推进学校特色质量文化的形成。本学年,学校将质量文化融入各管理部门的发展规划和治理工作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师生的质量文化意识,使质量文化逐步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和行为自觉。

(三)质量管理与监控

学校树立质量管理理念,从督导队伍、过程监控、反馈改进等方面,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组织,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监控效果。

制(修)订了《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实施方案》《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听课制度(修订)》等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建立“管”“评”“查”“督”一体化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常态化的开展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日常课堂巡查、专项检查等五种教学检查;课程考核工作评估、毕业设计(论文)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四种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评估;学生信息员教学信息收集、常态数据填报、年度质量报告等信息获取、分析、使用、改进的常态监控。对主要教学环节及试卷、论文等教学材料实施整改后的“二次评估”,有效督促学院的评估整改工作,持续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数据平台监测

学校借助信息化技术,持续推进智能化的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建设,形成学生评教、督导巡课、师生满意度调查等工作平台互联互动,数据共享,逐步深化了智慧教学平台与教学质量监控的深度融合。

依托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实时监控教学状态,认真分析教学基本状态,形成《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编制《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等,查找学校在基本办学条件、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运行与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教学改革亮点、成就与经验,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习成效

本学年,学生成绩总体呈正态分布,并在论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和文艺体育竞赛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公开发表论文32篇,获批立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7个,首获“挑战杯”国赛三等奖以及专项赛“卫星”级奖项,实现了“挑战杯”赛事成绩的新突破。荣获“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国家级三等奖5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省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3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省级一等奖3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一等奖5项、三等奖9项等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1,247项,文艺、体育竞赛奖412项;获得职业资格证书615人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累计通过率为18.18%,英语六级考试累计通过率为2.21%,体质合格率达到90.55%。2023年我校参加研究生考试2,175人,全校研究生报考率达到30.82%。考取硕士研究生共计202人(其中考取“双一流”建设高校32人),除艺术、音乐外,全校统招生考研录取率达到4.64%。

(二)学习满意度

本学年,学校通过学生信息员、在校生问卷调查、学生评教、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查。其中,据12,144名本科在校生线上教学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教学氛围,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图书资料、教师师德和教风的满意度均在98%以上,整体满意度较高。

(三)毕业情况

2023年共有本科毕业生7057人,应届本科毕业生7017人,毕业率为99.43%。其中授予6989名本科生学士学位,学位授予率为99.60%。

(四)就业情况

截至2023年8月31日,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4.89%。毕业生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企业,占90.80%;升学202人,其中出国(境)留学8人。

(五)转专业与辅修情况

本学年,学校共有90名本科生转专业,占在校本科生总数的比例为0.34%。

(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学校委托第三方机构通过问卷调查,从总体评价、政治素养、专业水平、职业能力等方面对用人单位进行了2022届毕业生评价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7.65%。

七、特色发展

(一)强化学生就业导向,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持续依托集团办学优势,与企业共建专业,实现就业优先导向。建筑工程学院与河南优康置业有限公司、河南天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合作开设土木工程、工程造价专业;医学院与新郑市人民医院、河南弘大医院等合作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药学院与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河南新众康医药有限公司等合作开设药物制剂专业;管理学院与新郑市皇宫大酒店合作开设酒店管理专业。

同时,围绕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让行业企业全程参与培养方案的修订,将企业元素和职业标准融入培养方案之中,以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并强化实践教学,强化了第二课堂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凸显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目前理工医药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37.57%,经管体艺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37.37%。

二是持续强化实验实习实训教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打造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校外实训基地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三大实践教学平台,如康复治疗学专业建立了康复评定室、言语治疗实训室等8个实验分室以及包含言语吞咽障碍研究所、体感音乐实训室在内的康复实训中心;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168家校内外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保障实践教学条件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将第二课堂纳入培养方案,设立了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按照“企业命题、学生完成、双师指导、市场检验”的原则,推进毕业设计(论文)改革,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来源于行业企业一线的比例达到80%以上。

(二)聚焦“五个理念”,打造竞赛驱动实践育人模式

学校聚焦“五个理念”,有组织的开展各类学科竞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一是顶层设计、总体规划理念: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凸显顶层设计理念,体现目标管理机制,开展有组织的学科竞赛活动,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完善机制、科学管理理念:建立完整的立体式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有效提高管理水平,明确划分责任体系,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带动全校总体竞赛水平的稳步提高。三是目标定位、战略布局理念:建立科学的目标责任体系,整体谋划、战略布局,对标审核评估,聚焦专业认证,紧盯排名提升工程,谋大局、成大事,创规模、上台阶。四是统筹安排、扎实推进理念:设定标准,细化程序,目标任务一体化,责权利集中下放,充分发挥各个层面的主观能动性,让谋大局者看长远,谋大利者比贡献,谋大得者落实惠,让管理上档次,让老师有进步,让学生有成就。五是着眼发展、闭环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体系,有目标性和针对性地引导师生向高水平、高规格的比赛集中,并冲击高水平的大奖。

在“五个理念”指导下,学校发布了《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关于调整创新创业学院的通知》,全面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启动并打造品牌工程;制定了《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验收标准》《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导师库入库遴选条件》《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2022修订版)》等文件,保障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近年来获批省级专创融合课程项目2项,省级大创项目59项,有效推动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实施“五度工作法”,打造高效心理育人模式

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实施“五度工作法”,持续打造精准心理育人模式,坚持育德与育心相统一,强化自杀防控与危机干预水平,全面推进心理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局育人有高度。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心理需要为工作出发点,以提升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为目标,以学生自助成长为指引”的根本理念,引导学生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和自愈水平,塑造健全人格。

二是思政一体有深度。学校将心理育人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创新工作模式、载体、方法和途径,将心理育人与思政教育、课程思政等有机融合,构建一体化育人工作体系。

三是全程全员有广度。学校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在心理育人工作中的优势,着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心理育人格局。建立“互联网+心理育人”平台,学生可通过数字郑工APP、“郑工心晴”微信平台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站,实现线上咨询、预约、学习、互动、自助成长,随时得到专业化、便捷化、自助化的心理服务。

四是院校联动有温度。大力支持二级学院心理服务站专业化、精品化建设,工作重心下移,帮助解决学院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提高联动育人的效度和温度。实施院校联动“五个一”工程,建立院校联动的良好运行机制。

五是无缝对接有密度。学校制定《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构建宿舍、班级、学院、学校四级预警网络,实现心理危机学生在线分类和监控追踪。建立《一级心理危机预警数据库》,针对重点关注个案开展逐一“会诊把脉”,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实现对学生心理危机状况“心里有底”,对追踪状态“心中有数”。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措施

近年来,学校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进展,但是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目标与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仍需深入推进

1.存在问题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主题之一,许多措施还在持续深化过程中,因此当前以教师知识灌输式为主的课堂模式仍比较普遍,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翻转式、案例式等课堂教学模式还较少,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参与度不够,学生的“主体”意识及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得到较好激发。

2.改进措施

一是更新教学理念。“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是长期任务,教学理念更新是先行条件,后续将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校内外学习交流、专题培训等方式,帮助教师适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推动教师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二是加强对教师的教学支持和服务。加强对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科研融入教学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和支持。充分利用智慧教室、智能终端、虚拟现实、互联网等新技术,创建新课程、开发在线开放课程、改造传统课程,推动移动教学终端的广泛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资源深度融合。三是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把“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作为长期重点任务,持续推进。

(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仍需持续改进

1.存在问题

一是“自省、自律”的质量文化意识不够强,共识度不够高,全校范围的质量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二是“评价-反馈-改进”闭环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2.改进措施

一是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持续开展质量标准的学习和质量意识教育培训,强化质量的“自查、自纠”,加大质量管理力度,逐步将质量理念、标准、要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和自纠的质量文化。二是不断完善质量监控闭环系统。围绕主要教学环节,明确监控评价标准、时间节点和工作流程,注重反馈信息的及时处理,对反馈结果加强跟踪督导;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与教师、教学单位的绩效考核挂钩,以考核促进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

历经岁月沉淀,民办教育之花经久弥香。学校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内涵建设,实施守正出奇、品牌致胜发展战略,开拓学校发展新路径,稳步提升质量化、品牌化、智能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知名度,努力创建“百年名校”,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而不懈奋斗。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

质量报告支撑数据表

序号

支撑数据项目名称

数据

备注

1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

66.30%


2

教师数量及结构(教职工数)

2124


教师数量及结构(专任教师数)

1711


3

专业设置情况

48


4

生师比

21.62:1


5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

6300


6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

19093900


7

生均图书(册)

80.01


8

电子图书(册)

1866707


电子期刊(种)

51308


9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M2

16.41


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M2

1.60


10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元)

1811.41


11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元)

19209900


12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元)

108.41


13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元)

92.93


14

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

2607


15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37.70%


16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12.55%


17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

81.08%


18

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

9.18%


19

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数量

168


20

应届本科生毕业率

99.43%


21

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99.60%


22

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

84.89%


23

体质测试达标率

90.55%


24

学生学习满意度

98.00%


25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

97.65%


26

其它与本科教学质量相关数据



中国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学院路16号   党政办公室电话: 0371-85015000   招生办电话: 0371-85011888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版权所有@2015豫ICP备17017410号

豫公网安备 41018402000117号  豫ICP备17017410号